定点医疗机构是参保群众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,是促进医疗、医保、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关键环节。近年来,经开区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,通过精准治理与优化服务“双轮驱动”,致力于将群众的就医烦恼降至最低,让规范、高效、便民的医保服务体验持续加分。
一是设立政策“辅导期”,打造服务“缓冲带”。 为解决新定点医疗机构“不懂规、难适应”的问题,创新设立6个月的政策辅导期。通过配备辅导联络员、开展日常检查提醒、共享典型案例等方式,进行“点对点”精准指导,帮助新机构快速掌握医保政策与管理要求。这种“先辅导、后监管”的模式,如同为机构规范运营系好“第一粒扣子”,从源头上防范了违规风险。
二是优化定点“机制关”,筑牢规范“基础桩”。严把入口关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。经开区明确制定了定点医药机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,细化从申请受理、评估到结果运用的全流程。除了符合国家及省定基本条件,申请机构还必须按规定使用药品耗材追溯码,确保服务可溯源、质量有保障。这一机制从起点上筛选出优质服务机构,为群众就医安心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三是打通结算“数据链”,提升群众“便捷度”。让数据多跑路,群众才能少跑腿。经开区大力推动“互联网+医保”服务,全面推广医保电子凭证、移动支付等便民应用,极大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。同时,持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,简化备案流程,让流动人口也能享受到“家门口”般便捷高效的医保结算服务,切实解决了群众跨地域看病的后顾之忧。